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在做主題為《中國的教育問題製冰機租賃還是教育的中國問題》的演講時指出,“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所謂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不是問大學,而是問社會。(1月6日《光明日報》)
  提到“錢學森之問”,提到人才培養,我就聯想到國內某些高校的“一流大學”夢,公眾也浮想聯翩、滿懷期待。而且有幾所國內大學似乎在奮起直追,企圖馬上躋身世界一流大學,這大概也可以表明中國對擁有一流大學的渴望何其強烈。這些年中國大學雨後春筍般地辦起來,招生規模突飛猛進,校建工程也熱火朝天,估計這些方面早就能混個世界第一了,看上去中國大學蓬勃發展、勢頭不錯。可是,拔苗助長並不能彌補中國大學跟世界一流大學之間的差距,有志於世界一流大學的各所中國大學是否能夠邁過這道坎,進而預防癌症培養出傑出的人才呢?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而且還沒邁進過大學校門,我本來好像沒資格、也沒能力就“一流大學”亂插嘴,在培養人才方面說三道四的底氣也不太足。但是,我想到“一流大學”的大學生或者未來可能的人網站優化才也都上過小學,我覺得我就有話可說了。
  對當前小學教育有點瞭解的人大概都很清楚,雖然素質教育推廣十來年了,我們的小學教育事實上仍然由應試教育“主宰”。比如筆者所在的小學,前些天終於第一次正兒八經地開始搞教研活動,因為馬上要進行期中考試,一群人臨時決定教研主題為“如何上好複習課”,然後各位當場心急火燎地上網下載文章,作為自己的教研論文向學校提交。一切圍繞著考試轉,哪怕是應付,也首先想到“考試”,但又清楚自己平時那一套經驗上不了臺面。明明是把學生往分數死衚衕里趕,根本就不考慮學生的素質發展,還口口聲聲說是為學生好,因為那樣有利於考個好分數。“分數第一”早就在小學生的頭腦里扎下根來,他們習慣了“標準答案”,思維固化而失去了想像力,這些小學生再過十幾年可能都會考上大學。試想,以應試教育的基礎培養出的大學生,如何烘托出“一流大學”的氣氛?應試教育下的鴨蛋能孵出景觀設計素質教育的天鵝嗎?
  而這種局面還將持續下去,因為目前的很多中小學教師也都是從應試教育的泥潭裡摸爬滾打出來的,也都是領導信得過的,估計還可以繼續為應試教育奉獻十年、二十年。何況領導也大多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想必也認為既然應試教育可以培養出他們那樣的“成功人士”,應試教育當然就值得發揚光大。再說了信用貸款,“素質教育”基本等同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領導們自己享受不到以“成績換政績”的快樂,喜歡上“高速”的領導哪有這份耐心看小孩子修煉素質?
  我曾經讀到一篇文章,是一個大學教授寫的,他也說,不敢拿自己的孩子當素質教育的試驗品,不敢不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這讓我對中國的大學以及人才培養的雄心壯志愈發感到失望,連大學教授都把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當作孩子邁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中國還有幾個敢以實際行動奮起抵制應試教育的人?叫我看,要是應試教育不能立即懸崖勒馬,在中國造就“一流大學”培養傑出人才仍然不過是阿Q的一場春夢而已,“錢學森之問”就依然無解。
  所以,對於中國的教育將如何打破應試教育的壁壘、走出怪圈,而不是讓應試教育一直成為制約中國教育發展的掣肘,讓錢老之問永遠得不到解答,是所有教育管理者與教師們需要深思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對此我充滿期待,但也疑慮頗多。
  文/馬長軍  (原標題:一名小學教師眼中的“錢學森之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b90ybss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